以重要事件为契机,针对焦虑学生的多方干预模式研究经验分享——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班主任培训

2025-04-10

当下,学生群体普遍面临诸多棘手难题学业负担沉重,社交环境频繁变动,令学生较难适从;自我认知模糊,家庭期待殷切,给学生带来无形压力。种种因素交织,致使学生焦虑问题愈发突出。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见证人,承担着识别学生心理危机、家校共育、链接社会支持实现多方协同育人的关键纽带作用。助力班主任更好地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的第二次班主任实务培训会议于49日下午在学术报告厅B203召开,新校区的全体班主任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片7.png

学生处副主任周峻民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以焦虑学生的干预策略为主题,由权元元树人工作室的四位老师进行实践成果分享。会议伊始,权元元老师提出了她的育人实践思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两个重要事件——学生情绪认知和学生学业发展,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从这两个重要事件中精准找到焦虑学生的“生机”,从而有效开展德育实践联动,进行多方干预,为学生成长赋能呢?接下来的培训内容,三位主讲老师围绕这个问题分享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图片2.png 

权元元老师分享


在情绪认知事件中,赵耀老师对学生情绪进行溯源,她思考学生负面情绪的来源,感悟到导致坏情绪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她指出要解决学生焦虑情绪关键在于要帮助学生管理不合理的信念,如听到学生认为自己某一次考试考差了,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观念。她引导学生发现事情并不“总是”如此,应该学会从以偏概全的思维所引发出的担忧中跳出来。这种干预策略有效打破了"单次失败=全面否定"的错误认知链条,促使学生形成更科学的归因方式。

通过这种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系统干预,赵老师不仅帮助学生缓解了当下的焦虑情绪,更培养了其情绪调节的认知能力,这对学生的长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图片3.png 

赵耀老师主题分享


在学生经历学业发展焦虑情绪时,有效的干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走出焦虑的困境,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钟龙辉老师提出"能力-环境压力"理论,也就是当学生的能力储备与所处环境压力形成正向配比时,其认知系统方能保持稳态运作。他说:每个人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我们要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能力-压力”状态为其定制一定的策略,拒绝一刀切的教育;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压力至上的误区,不能盲目的施压,要理解到学生能力和环境压力都是实时变化的,要随着这些实时变化进行动态平衡式干预。钟老师的分享既尊重个体差异性,又强调教育策略的灵活性,为焦虑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引领。

图片4.png 

钟龙辉老师主题分享


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情感链接与资源枢纽的双重作用。林豪老师秉承着以关怀为起点,以协同为方法的教育理念不仅通过日常观察与定期谈心给予学生持续的情绪关怀,更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为亲子沟通方式提供指导,改善了亲子互动模式同时,他充分发挥资源链接的协调作用,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辅导中心的正念训练等减压活动,另一方面请科任老师对学生学科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学生学习效能。最终助力学生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图片6.png 

权元元老师作分享总结


本次培训会议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针对当前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学业压力等现实挑战,深入探讨以班主任为主导,联合多方力量进行干预的策略。通过此次会议的讨论与经验交流,班主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为促进学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圳中学学生处

2025410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