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1-01-06
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深圳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迎新会议上的演讲
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 2011/01/0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新年好!
感谢你们给深圳中学这个汇报的机会。
课程改革是深圳中学的办学特色,因为这个特色,在全国课改中被誉为“深中模式”。深圳中学的前任校长王铮先生与深圳中学的全体干部、老师为这轮课程改革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的时代,深圳中学将继续优化课程改革,因为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但是,深圳中学新的发展需要正面一些问题。如果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那个时代思想的精华的话,那么,任何真正的特色学校就必须回答这个时代教育的一些问题。
深圳中学的未来需要回答这样四个问题:
第一个要回答的是课程改革的进一步优化问题。因为课程改革是一个探索与行动的过程。发展需要改革,但改革并不等于发展。深圳中学的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过去的改革、根据新的定位勇于超越自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完善课程改革,我想,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第二个要回答的是学校的办学活力与效能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都经历了很多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基础教育的学校来说,我们的办学机制和办学体制,可以说,还没有明显的突破和实质性的进步。所以,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来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能。
第三个要回答的是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在中学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落实问题。钱学森之问,也是中华民族之问。那么,对高中学校来说,我们怎样才能符合教育规律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怎样才能把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个要回答的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问题。全球化时代的基础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儿童的充分发展。所谓“充分发展”,不仅仅是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和选择,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这种发展的优质化。
总之,要通过课程改革这个“顶层设计”,真正有效地促进老师发展、学生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进步。
所以,未来深圳中学的发展,我们是这样设想的:
第一是明确一个中心,那就是“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术性高中”是一种新型的高中育人模式。如果说过去的改革使深圳中学从“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转变,那么,未来的建设,将会使深圳中学从“普通中学”向“学术性高中”转变;而且这个转变不是源于外力的推动,而是以自觉而自主的方式争取学校办学品质的优化与超越,所以具有积极的探索价值。
第二是开展两个课题的研究,一个是思维科学的研究,一个是美育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有意无意之间,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目的,忽视了知识后边的思维,思维后边的思想。知识的积累并不能必然导致智能的提高,思维才是智能的核心。
审美,不但具有价值意义——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学校、教育的快乐、幸福与美丽,而且还是认知方式,情感积累,所以我们应该以美学的视野和方法论对课程发展进行积极探索与主动建构。
第三是培养深圳中学的学生具有三个特质:一是学术素养、二是专业精神、三是审美情趣。
第四是学校明确了五个工作重点,那就是:建设学术性科组、建设学术性体系、建设学术性社团、建设“本校的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和学的策略。
通过这些建设,把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五是形成六大课程体系,即:标准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竞赛课程体系、国际课程体系、中学整体教育课程体系、中学先修课程体系。
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将个性发展落到实处。
下面重点汇报一下深圳中学在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
我们正在建设六类“本校的课程”:
1、学科拓展课程:学科前沿、学科与现代生活、学科学习策略。
2、跨学科的主题性课程:同一主题不同学科的课程整合。
3、自我效能课程:通过开设哲学、逻辑学、美学、知识论、生涯规划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确立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策略。
4、全球实验室课程。
5、荣誉课程。我们本学期请来了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英国行为艺术家、麻省理工学院发明团队到深圳中学开设了“走近大师”课程。
6、学校环境课程。建设学术性高中需要环境课程的支撑。
成立了学术性组织——学校的学术委员会;
编辑了学术性刊物——《学术性高中的探索与实践》、《师道——教师教育文摘》、《成长——学生、家长教育指引》等学术性刊物;
开设了学术性园地——学科学术园地、学生学术园地、学校学术研究园地;
开展了学术性活动——学科周,学术性社团,“凤凰花儿开”等;
建立了学术性评价机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校内职级制、校内专题督导制;
开启了学术性的学校管理——学术性高中的学校管理必须更加关注专业、效能 、品位,需要学校的领导把经验转化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信息,需要明晰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学校没有出人意料的故事——学术和贡献;所以深圳中学从计划管理、会议管理、项目管理到机制建设,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深圳中学是以深圳这座光荣的城市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历任深中的校长和全体现任老师、离退休教师、历届校友,他们都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2010年深圳中学已度过了63个年头,年逾花甲,但是她没有皱纹,因为她有梦想,她充满活力!
2010年,我们可以说在六个方面代表深圳市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发出了我们深圳的声音:
1、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我校是参加展演项目最多、成绩最为突出的学校。我们参加了声乐、器乐、舞蹈、校园剧四个项目的展演,全部获得一等奖。其中声乐项目继前两届艺术展演均获一等奖第一名后,又一次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本届展演首次设置了校园剧项目,我校也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2、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我们率先宣示了学校(深圳中学)的教育使命,明确通过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来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路径,努力对时代教育难题给出深中之解。《中国教育报》作了全文刊载。
3、我们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学校里率先成立了两个研究所:深圳思维研究所和深圳美育研究所。
4、我们在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中首家推选出三位学生,被北大称为“深圳中学标准”;而且我们将这项活动社会化,把学校课程转变为社会课程。
5、我们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学生事务中心——把与学生、学生家长有关的所有职能集中到一起,同时使教学处、学生处、办公室的职能更加专业化、学术化。
6、我们提出了“本校的课程”理念,基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来整合学校的所有课程,并促进学校系统优化。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深圳这座先锋城市,教育不仅仅需要独唱,更需要合唱,只有合唱才能真正唱响深圳教育的乐章。我们这次成立思维和美育研究所,冠以深圳之名,就是要表达对所有支持深圳中学的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尊重,同时希望各位继续帮助我们,我们也愿意与你们分享我们的探索与经验。
今天是新年假期后的第一天上班,天气有点冷,但是我整个上午热流涌动,因为我看到《深圳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是我们一所兄弟学校的老师刘伟先生写的,题目是《中学成立研究所,深圳敢为天下先》,我看了之后非常感动,我们有这样的热忱同仁,我们一定能够携起手来,共创深圳教育的未来!
谢谢各位,敬请指正!
(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整理者何飞老师)
扫一扫分享本页